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奇葩與怪傑讀後感 

  本書作者將訪問43位成功者的問卷及錄影帶訪問稿,整理出書,是一本採用質的研究方法所撰寫的書籍。作者學養豐富、文字簡潔、善於分析與歸納,值得細嚼慢嚥、再三研讀。
「奇葩」與「怪傑」有共同性也有差異性:
  「奇葩」與「怪傑」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至少經歷了一次脫胎換骨的經驗──磨練。參與式管理先驅哈曼認為,好奇心及幽默感是本身具備成功的二大特質,而好奇心是不斷經歷磨練的動力。葛根則認為年輕人的磨練可透過徵兵制-一年為國家服務來獲得。現實世界裡,由兩伊戰爭中,我們看到不論是軍人或戰地記者毫不畏懼的奔赴沙場,而當他們重新回到家園時,相信這場戰爭會對於他們的價值觀及生活態度會帶來極大的衝擊。
  其次是他們都擁有一個特質-赤子之心。無論是怪傑的人格特質:好玩、愛玩、熱切、坦然無懼、體貼和氣、常保喜悅之心;或是奇葩的勇敢、願意冒險、積極求知…等。二者均大同小異,一樣的開放,二者每天早上起床後立刻又愛上這個花花世界。赤子之心會讓人不由自主的為這位領導者服務。誠如本書作者印證以75高齡獲得12座東尼獎名作曲家布魯克斯所言--創造力及生命力和年齡沒有絕對關係。
  第三怪傑與奇葩的另一個共同點,就是終身學習的習慣。二者均把渴望學習及成長的心態,視為是自己最基本、最寶貴的資產。他們會訂出自己的學習策略,並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找出自己的學習目標。
  相異之處極多。例如:怪傑生長的時代背景是類比世界,而奇葩是數位世界;怪傑經歷過二次戰爭的陰影,對於服務的組織有著極高的忠誠度,他們認為:「有價值的事物只來自辛苦的工作」;而奇葩頂多知道「沙漠風暴」、恐怖戰爭、或網際網路,他們認為,在他們到中年以前,至少要換過九個老闆。
  此外,怪傑所心儀的「英雄」,如小羅斯福總統、甘地、老子等,會對他們的養成塑造影響深遠。但奇葩心中的英雄,多半是父母、或是關係親密的朋友或同事。在奇葩成長的環境中,只有名人,沒有英雄。
  本書的精華在第五章領導的魔法,歸納結論是領導是在演出時練習,所以「沒有練習就是練習失敗,沒有準備就是準備漏氣」,「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先知能預見未來,練習可在腦內進行。
  台灣有無奇葩與怪傑?根據一份雜誌的調查報告,訪問了407位專業經理人,年齡層從20到69歲。而年齡層在50至59歲的金融業主管,最欣賞的是台塑企業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而電子業或商業界的主管則偏好臺積電公司董事長張忠謀。資深企業家張忠謀、王永慶同獲“怪傑”稱號,中年企業家嚴凱泰奪得“奇葩”美名。調查顯示,,六成以上企業主管認為張忠謀是“最能帶動風潮、開創時代”的企業領袖。獲“奇葩”稱號的裕隆集團副董事長嚴凱泰,被認為是“耀眼的新生代企業明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