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把話說到心窩裡

  劉墉的作品往往給人一種寫實、入世的感覺,或者更貼切一點應該說是世故,從早期的我不是教你詐、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等系列作品,題材從中國到美國,劉墉一向以他冷俊的眼觀觀察人生百態,書名或許有別,但是作品的風格卻是一以貫之,警世的味道極強。
「把話說到心窩裡」一書亦不改其一貫風格,全書共分十三章,除了第九章是五則、第十三章是十則短篇故事以外,每一章都是一篇完整故事,而在敘述每一則故事之後,作者以「有話好說」專欄,大篇幅的寫出他的感言,其中更不乏舉出實例以印證故事,有些實例是耳熟能詳,有些是作者本身的創作,值得閱讀:
(一)好話壞話只在一念之間---每晚把白天說過的話反省一遍。
*為了一條蒸魚,夫妻差點離了婚:「你是沒命吃好魚,以後給你吃涼的」vs「別急!別急魚涼了,微波爐熱一分鐘就成了,開車小心點,我們等你。」。
*會說話與不會說話常在一念之間,退一步想,壞話好說、狠話柔說就有喜劇收場。
(二)學習「什麼時候不說」---雄辯是銀,沉默是金;如果你是黔驢,最好別獻計(每個人特質不同)。
*老王拔牙看屋,售屋小且滔滔不絕,老王自始至終點頭、微笑不語,一附莫測高深,老王太太委託熟人陪同一起看屋,表現很有興趣,很想購買的樣子。售屋小姐報的價,誰的價錢高?
*市場買魚,開市時、中間時段或收攤時,哪個時段買魚最便宜?
(三)當響尾蛇搖尾巴時,你要小心的是他的頭---你言多、他必失;你做學生(醫生) 還是他做學生(醫生)?
*常犯毛病:醫師開藥時、銀行行員辦事時和他東拉西扯,表示會交際、幽默、親切,殊不知談笑間醫生會開錯藥、行員會數錯鈔票,室內裝潢、燙髮等亦然。
*孩子寫作文,你先發表長篇大論,告訴孩子怎麼寫,只見孩子瞪大眼睛看著你後腦杓,不知如何下筆!且讓孩子發揮創意!
(四)你聽我說完哪!---播新聞的次序;先說結果後道原委;你吃飯沒有?
*說話最大的藝術在於同樣一句話,哪件事先說,哪件事後說。有些話如同寫新聞稿,最新發生的事要先寫,再談事情的原委。如:「高速公路昨晚零時發生一起連環車禍造成一死二傷」再回頭細說事情原委…….。
*你吃飯了嗎?當有人如此問你時你如何回答?「我今天早上起晚了,本來想吃,後來因為太忙就忘了吃,中午原來想吃,又覺得不餓,再一忙,又忘了吃,匆匆忙忙趕過來,所以沒吃」。急煞人也,何不先說「沒吃」再說原委。
(五)有些話要開門見山、有些話得撥雲見日---當你只考六十分;當你遲到時。
*當你數學考六十分,如果你開門見山「爸爸!我數學考六十分」,也許一記耳光飛過來,如果拐個彎說「今天數學考試好難喔,班上大部分人不及格,連班上數學天才只考六十五分!」「那你考幾分?」「六十分!」……。
*和女朋友約會「小美!對不起!我今天要晚一點到」小美發火「又遲到了!每次都遲到!你不是說今天會準時嗎?」;「小美!我準三點一課到,堵車,稍遲十五分」「好!我等你」。
(六)驚艷的效果---壞話可以好說;當你主持會議的時候。
*教鋼琴的老師對學生家長說:「下個禮拜開始,小名的學費要漲了,由一小時三百五調到五百。」「什麼!一下子調那麼高!他談的不好」…..。換一種方式說「恭喜!恭喜!小名的琴愈彈愈好,現在可以進高級班了」「真的嗎!都是老師教的好!」「哪的話是孩子天資聰穎,不過昇入高級班,媽嗎要破費了,學費…..」
*蔡康永在「真情指數」中專訪楊麗花,開場白今天的大明星,明天有可能被忘記。可是,在台灣如果提起她的名字,絕對不可能有人跟你說不記得、絕對不可能有人跟你說沒聽過,她是楊麗花。今天的真情指數是楊麗花的故事。」簡潔有力。
(七)搭錯線(同音異義字)---文言文;小心「雞農」變成「雞」。
*少用文言文以免會錯意。如:比賽時評審老師講評:「這次參加比賽的小朋友技巧都很純熟,只是詮釋不同,有些人的詮釋實在太差了」結果小朋友回家報告父母:我輸了,評判老師說因為咱們家的權勢不如人。」隔天家長來抗議….。
*翻譯白話文亦有誤。如:記者播新聞,播到:「今天上午十點,兩百多位雞農,去美國領事館抗議,他們帶了三百多隻雞去,扔在領事館的門外。」那記者眼睛很快一當他播到「兩百多」的時候,眼睛已經瞄到下面有個「雞」字,心想雞怎能稱作「位」呢?於是他改了:「今天上午十點鐘,兩百多隻雞農去美國領事館抗議,他們帶了三百多...」這時候他已經發現前面錯了,怕下面再錯,所以又把「隻」改為「位」,於是成了「他們帶了三百多位雞去,扔在領事館的門外。」
(八)十個聰明人(可憐的孩子、對小偷進一言、對妹妹進一言、左右逢源的說法)---為太太好;為朋友好;為大家好。
能把話說到心窩裡的人,總是最能為別人設想,也總是最能退一步思考的人。幫助自己用正面思考,度過人生的苦難。有一句名言「我一路光腳走來,一路哭我沒有一雙鞋,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個沒有雙腳的人。」
  會說話的人,總是用言語肯定別人、關懷世界,使自己看得開、看得遠,交更多的朋友,也活得更快樂。

七個天才團隊的故事

  天才的特質是特立獨行、叔本華在「西方哲學史話」一書中提到:天才是這種不染意志的認識之最高方式。最低級的生命全由意志造成,沒有認識;普通人意志居多而認識少;天才認識居多而意志少。
  天才只是完完全全地客觀--心的客觀傾向。天才就是能完全置一己的利益、希冀、目的於不顧,一時完全丟開一己的人格,成為純粹的認識者,作外界明淨的觀照。
天才的奧妙就在洞明而不偏地覺知那個客觀的、根本的、普遍的。
  結果,天才被逼進隔絕的孤獨,有時且進乎瘋狂;那極端的敏感性,帶給他想像和直覺且帶給他苦痛的,和孤寂與拙於應世合併起來,斬斷了那結合內心與現實的鎖鏈。亞理斯多德又是對的,「哲學上、政治上、詩歌上,藝術上,凡傑出的人看來都帶著一種沉鬱的性情。」
  天才的特質如此,如何領導天才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七個天才團隊的故事,七個不同時空背景的組合,不論是迪士尼電影、全錄公司的帕洛奧圖研究中心、蘋果電腦、柯林頓總統的競選陣營、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計畫小組、黑山學院、曼哈坦計畫等七個具有持久影響力的團隊,各有相異性與相似性的團隊的成功精神因素。本書深入探討這些因素,了解他們如何以任務為導向、不斷追求卓越,而每個這樣的團隊中皆有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他能集結才華橫溢的天才,以各種方式領導完成大業,也鼓勵開發創造力,讓團隊成員充分自由的發揮所長。
知識經濟時代,資訊科技發達,組織不能再單單只靠英雄或獨行俠單打獨鬥,必須要塑造合作團隊,因此本書是以實務為主,故較充斥著如何做的事實描述,讀起來有些嘮叨,但很務實。七個天才團隊有其差異性也有其個別性。本書在最後一章歸納出十五個共同性,分述如下:
◎ 偉大始於一流人才---
領袖與成員均有超強毅力、洞察力及創造力,能看出事物關聯;有廣泛興趣的通
才;非凡智慧及解決問題能力
◎ 偉大團體和偉大領袖是彼此創造出來的---
領導者必須決斷、但不專橫;做決定、但不限制其他參與者。營造「在宇宙間留下痕影」的氣氛。沒有偉大領袖,偉大團體就不存在,偉大團體非領袖的延伸,能激發團體自身的成就。
◎ 每一個偉大團體都有一位強勢領導者---
知人善用的指揮家,非聖人但受團體信賴。
◎偉大團體的領導者既能識才,又懂得何處去延攬人才---
某些學校、學識機構或城市是吸引天才的場所,口耳相傳是吸引天才投入的方式。
他們知道自己傑出,故表現出色、超越他人,以贏得敬重,真正的競爭對手是自己。
◎偉大團體中充滿能夠共識的天才---
合作是偉大團體成員的必要條件,親切卻非必要條件,專注於達成目標故比一般
團體更能容忍個體差異---能協助你但社交手腕不夠圓滑的同事。
◎偉大團體認為他們在執行天命
具有改革熱忱、願追隨真理,全力付出。成員充分了解任務,績效自然提昇。
◎ 每一個偉大團體都是一座島嶼,一座有橋樑通向內陸的島嶼---
有自己的天地與世隔絕避免分心,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如語言、服裝、笑話,彼此珍惜秘密。有趣、幽默、性感。
◎偉大團體是贏得勝利的弱勢者
自命為後起之秀,有能力自較大叫不聰明的對手中奪取大獎(布希與柯林頓)
◎ 偉大團體永遠有敵人
有些敵人本來就有,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有些敵人必須自己創造,以提升危
機意識。
◎ 偉大團體內的人都蒙上眼睛,只看見計劃
不屈不撓盡力將願景變為實際,不問薪水多寡,只問何時開始?何時再做?如吸
食嗎啡,為工作著迷,犧牲家庭在所不惜。
◎ 偉大團體是樂觀不講現實
年輕、才華橫溢尚未遭遇人生挫折,所謂「出生之嬻不畏虎」是也。心理學家賽利曼指出沮喪的人要比樂觀者務實,而樂觀者即使樂觀的毫無理由,成就卻較高。
◎ 在偉大團體中,適當的人選從事恰如其分的工作
有才華的人不能調動,他們具有獨一無二的天份。
◎ 偉大團體的領導者給手下需要的東西,使他們不想另謀高就
有意義的挑戰供全方位發揮的任務,充分共享訊息、食衣住行隨便簡陋。控制壓力是領袖的重要工作,賦予成員相當自主權。
◎ 偉大團體須能交出成品
任務完成必須有創新成品展現,是產出型任務。
◎ 偉大團體本身就是報償
趨力來自探索、發現等過程,解決問題使人腦產生化學物質,使我們產生美妙的感覺。組織瓦解是因為成員進入叫人氣餒的理性年齡,凡事都不再有可能。但也有例外如迪士尼動畫公司等。

讀後心得:
  偉大團體集合了卓越的領導者及各領域的專業天才,從事開創性的工作,不畏環境的惡劣,有共同的目標,埋首研究,樂在工作,如吸食嗎啡般吭奮,只為達成任務。
  如何培養偉大領袖是做好組織發展的首要之務。偉大的領導必須是管理與激勵兩方面的高手,不論是人格特質方面,或是能力方面,都必須有過人之處。如:具備前瞻性、人際公關、激勵天賦(重視人才 、搭建舞台 、讚美肯定)、規劃能力等,將“野牛型”領導轉變為“群雁型”領導。建立野雁式的共好團隊,方能讓組織成為效率最高團體感最強的競爭團隊。

數學與頭腦相遇的地方

  長久以來對數學有恐懼症,在序言中發現原來人人都有,大數目是古怪的人想出來的,人類基因演化太慢,是我們不喜歡數字的原因。但是在看了「幹麻學數學?」一書之後發現數學教育政策的錯誤(或偏頗),亦為主要的原因之一。
  數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不論政治、經濟、社會甚至人生哲學、宇宙現象都可以數學相連結或解釋。但是,一般人生活很少採用數學來思考,若有,僅有普通加減算式,除非是做研究才會有統計、物理等應用數學。事實上,採用數學思考能使生活更簡潔、清明及更具說服力,如電影院中觀看熄燈後的螢幕、如望遠鏡、顯微鏡、眼鏡,可以得到事務真實本質。
◎量子數對原子的描述要比用智商去描述智力好太多!
量子數描述某種數量把他們(量子)湊合在一起就是這粒子的身分(能精確預料他們的性質甚至據此發明新的材料);智商能代表智力嗎?
◎教育是「均數」或「眾數」?
均數---太大或太小均不適合;眾數---滿足多數人的需求(因材施教)
◎轉捩點---多少量的改變才能引起質的極大改變
壓倒駱駝的一枝(臨界質)稻草;第30個水餃吃飽;學生得獎是老師(當年指導)的功勞?
◎哪裡面有哪些數學?
把數學能力分為六等級:
第一級:生活上需要的度量單位、100以內乘除2、3、4、5。
第二級:分數與小數運算、百分比計算、製作長條圖。
第三級:求面積、體積、處理平面立體。
第四級:基本函數、機率、三角函數、熟練百分率、比率。
第五級:歸納法、常態曲線、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
第六級:極限、實驗設計、統計推論。
職場中需要等級的數學:工程師、系統分析師第六級;建築師、醫師、經濟學、心理學第五級;牧師、法官、律師、國高中老師第四級;護士、藥師、飛機駕駛、第三四級;圖書館人員第三級;小學老師第二至四級;作家、演藝人員、運動家第一二級。
◎如何教數學?
計算技巧、解決問題能力孰重?提出問題能力?(水費計算公式)
國人計算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強,但提出(創造)問題能力較弱。
◎貝尼澤特小實驗
1929紐約舉行校長會議,會中要求減少課程給新增科目。美新罕布夏州曼撤斯特學區校長貝尼澤特進行實驗,學區中有只有十分之一家長以英語為母語,實驗分二組:實驗組六年級才開始學數學、傳統組三年級開始學,一年之內,實驗組追上傳統組。實驗組多出的時間作閱讀、推理及背誦;實驗組學生比傳統組學生閱讀更有興趣、字彙能力較佳、語言表達能力較流暢,甚至好過說英語的家庭。
◎冷戰產物---新數學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引起美國恐荒,引發一連串科學教育改革SMSG(學校數學研究群)發展標準數學課本,由數學家及中學數學老師合編結果引起爭議「過去數學教育由中學老師執牛耳、重視教法更甚於教學內容,現在數學家插一腳近來強調教學內容 卻犧牲了教法」。課程太抽象太複雜如「非十進位」單元:
正常人有十根手指及十根腳趾,發展十進位,21表「二組10加1」;若人類有二隻手四根手指頭,只需0123這四個數字即可,下圖代表「兩組4,剩下1」

○○○○ ○○○○ ○

乘法表如下:
×  1  2  3
1  1  2  3
2  2 10 12
3 3 12 21 二組4加1

  既然是十進位就不需要把它和別的進制混為一談。費曼:「把數字從一種進制轉換到另一種進制,是完完全全沒用的事情。」
◎「新教學標準」大張旗鼓
針對美國學生在國際數學競賽成績低落提出建構式數學,強調主動發現
道格戴爾(S.Dugdale):「改革運動換湯不換藥,名字每十年就換一次,內容卻很少改變」。

  「淺顯的真理,反面是虛假;深遂的真理,反面還是真理。」

地球少年的一天

  初始,閱讀這本書的心情是哀傷的。越往下看越發現,縱使兒童的遭遇有幸與不幸,兒童成長的動力與能量是驚人的。
  本書是以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日本共同通信社向全球伸展觸角,實地報導不同地域,三十餘國少年與兒童的生活實況。
一、內容摘要
  地球村有60億人口,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孩童。西元一九九九年十月,排全世界第六十億人口順位的嬰兒,降生在戰亂頻仍的塞拉耶佛。我們果真許這些新世代未來主人翁一個充滿快樂光明的未來?事實不然,貧窮落後地區的少年活在憂傷悲苦的深淵,就連進步發達的文明社會,各種青少年問題也埋下不定時炸彈,成為隱憂。
(一)貧困篇-少年的夢想
◎ 西非幾內亞兩個國中生,被發現凍死在比利時航空飛機貨艙,遺書上寫著:「我們想要念書。」─讀書改善生活
◎ 泰國拳擊手-有錢的人為家人買新房子
◎ 印度兒童勞動組織-取得通訊教育資格從事其他工作
◎ 南非幼時受到家人性侵害的少女,十七歲就當上「愛滋媽媽」被逐出家門-設計家、再生一子
◎ 中國船家之子-當老師教孩子讀書
◎ 伊朗童星-醫生、建築師
(二)戰爭篇-
◎ 印尼蘇門答臘十四歲少年游擊隊員-我們一定會持續戰爭直到流光最後一滴血
◎ 伊拉克波灣戰爭鈾彈放射能污染受害者-我要向讓我成為這樣的人報仇
◎ 哈薩克核子實驗下18歲畸形少女---我的生命或許很短或者也有可能很長關於這一點不需要議論只要我還活在這個世上(放開胸襟接受自己的命運)
◎ 莫斯科的黑衣幫---失去意識形態道德真空追求刺激和快感
◎ 巴基斯坦阿富汗神學士養成學校-同時學習聖戰和伊斯蘭學
◎ 波蘭奧斯威新集中營研習-納粹隊員不是一般的德國人民
◎ 南斯拉夫的兒童大使─希望二十一世紀是個沒有贈恨沒有戰爭的時代
(三)家族篇-
◎ 德國童話誦讀運動-長大後成立莎士比亞童話誦讀會然後再到日本中駝和美國等世界各地去旅行
◎ 菲律賓找不到父親的日菲混血兒-夢想成為警察因為警察可以抓壞人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雅浦島-60年來不曾改變的日子(最喜歡的一篇)
◎ 以色列屯墾區少女迷思-集體農場私生活受干擾連一點點自由時間都沒有
◎ 澳大利亞原住民-文化傳承
二、心得
◎ 造物者並沒有許諾玫瑰園,但每個孩子都有夢想的權利,和一雙高飛的翅膀。
◎ 愛不分國界,依程度別輕重緩急,哪裡需要殷切就伸出援手。
◎ 教育工作者的可能性與意義性。

大卷尾


司令台對面的繼往開來上方,發現一個小小的鳥巢。 原來是全身黑得發亮的大卷尾媽媽,正悠閒的在樟樹上築巢孵蛋。

貢德式赤蛙




蕨類植物區裡,貢德式赤蛙來訪,下了數百個卵,小小的,成一大片飄在水面上,或者黏在水草間,看起來好像是清涼可口的石花凍。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知識經濟」對學校教育之影響與因應策略

壹、前言
從人類的歷史發展來看,經濟發展可分為農業、工業及科技革命三個時代。「農業經濟」之型態長達八千多年,主要的生產要素是依靠土地及勞力密集;「工業經濟」時代迄今二百多年,主要是依靠技術與資本密集;近十年來,資訊科技發達,「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知識」成為企業創造財富的新基石,也是衡量企業能否生存之關鍵指標,誰能掌握知識、應用創新之知識,誰就能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自由化、資訊化之經濟市場裡生存。
「知識經濟」不僅造成產業的第三波革命,對於學校教育也帶來極大的衝擊。由於「知識」之價值受到企業界的重視,「知識」在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亦相對的提昇。誠如陳至立(民87)所言:「教育在發展知識經濟的過程中,肩負著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各類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的雙重歷史使命。」面對此波改革浪潮,如何加強「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重要的課題。

貳、知識經濟之意涵與特徵
「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是現代化新名詞,也是科技時代的產物,主要是強調「以知識創造經濟」、「知識為經濟的基礎」之新經濟型態。「知識經濟」名詞之出現,最早是在199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所發表的的報告中提出。OECD對於知識經濟的定義是「建立在知識與資訊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OECD的報告,把自古以來人類所創造的知識型態分為四大類:know-what---指事實的知識,是可以直接觀察、感知或以數據表現的知識;Know-why---指原理的知識,指自然原理或法則的科學知識;Know-how---指技術的知識,是做某件事的技巧、方法和能力;know-who---指人力的知識,是知道某件事,並且知道如何做某件事的資訊。由上述可知,所謂「知識」不僅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知識亦包含在內。
「知識經濟」是繼工業經濟之後產生的新經濟型態,亦是在充分知識化的社會中發展的經濟,它和傳統工業經濟有別,具有下列多項明顯特徵:
1. 全球經濟一體化:網路世界無國界之分,電腦網路與電子商務的開發,使得資訊流通世界各地,全球經濟融為一體,世界各國融為一個大市場。
2.資產投入無形化:「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如:知識、智力、商標、組織等投入為主的經濟,無形資產的投入,是企業經營成功與否的關鍵。
3.人力投資普及化:「知識經濟」時代,由於腦力的勞動占了主要優勢,具有智能的人本身成為人力資本,對於「人才」與「知識」的需求比「資本」更重要,因此,人力的培養成為教育的重點工作。
4.產品生命週期短:企業要贏得領先,必須將自己的產品不斷淘汰,研發新產品來維持優勢,因此產品變化大、生命週期短、附加價值高。
5.研發費用高額化:由於新產品推出速度快,附加價值高,組織的「創造力」比「生產力」更重要,「知識創新」成為能否取得優勢競爭力的關鍵,組織投注在研究發展費用相對提高。
6.團隊學習終身化:「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知識汰舊換新速度極快,過去所學不足以應付未來所需,單打獨鬥不及於團隊合作的成效,因此,不論組織或個人均須講求團隊合作,不斷學習精進,才能面對資訊社會的挑戰。
由上述知識經濟的特徵分析,可看出知識經濟是迴異於傳統農業經濟與工業經濟的新經濟型態。此種經濟型態不僅對現代社會帶來極大的衝擊,對於學校教育亦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知識經濟對學校教育之影響
「知識經濟」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可以從近年來世界各國如火如荼展開的教改趨勢見其端倪。不論從教育哲學的觀點、課程組織的型態、教育的內容、教學的方法到學校的經營管理方式,都產生極大的變革。
一、對於「知識論」的觀點趨向於「實用性」
  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知識被資訊化,訊息知識(information-knowledge)成為社會主要的生產力以及經濟資本。「實用主義」的知識觀蔚為主流,「從知識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力量,轉變為知識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獲取高額經濟利益的泉源。」(唐榮德,民88)衡量知識價值的標準從「真理性」轉變為「實用性」。
二、採用「知識管理」的學校經營策略
資訊科技開啟「知識革命」的前端,激起「知識管理」的發展(吳清山、林天祐,民89)。「知識管理」意指管理組織內的知識,亦即將組織內散佈於個人、各部門、各地及各事業單位的知識加以管理。透過知識的取得、儲存、分享與創新,將散佈在組織成員中的「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以便有系統、有組織地運用知識去創新知識。採用「知識管理」的學校經營策略,不僅提高學校行政效率,提昇教師教學品質,對於知識的創新相對的有所助益。
三、「建構主義」課程觀的興起
「建構論」者主張「知識是認知個體主動的建構,不是被動的接受或吸收」;「認知功能在適應,是用來組織經驗的世界,不是用來發現本體的現實」;「知識是個人與別人經由磋商與和解的社會建構」(張靜嚳,無日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程是親、師、生主動「由下而上」建構出來的,因此,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強調教師專業自主與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具體而言,此種課程觀的重大改革,是為因應新經濟時代的來臨。
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受到重視
  所謂「創新」,不僅指發明前所未有的,改良舊有的亦為創新之一種。工業經濟時代的教育,是採用填鴨式教學,將一點一滴的資料填入學生的腦袋,以傳授專門技術為職志。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知識價值的產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主要憑藉,因此,創新知識的教育將成為主流。創新教育受到重視,如何培養有創意教學能力的教師,透過創造思考教學,培養具備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學生,並能將新思想「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親身動手操作、能與人合作進而創新知識等,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五、「資訊教育」成為發展重點
全球化網路資訊時代來臨,採用電腦輔助教學、學習上網搜尋與運用資料,成為e世代的教師必備的能力,資訊教育應從小開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公元2000美國教育」白皮書,目標鎖定國小學生必須學會使用電腦上網,因此,小學開設電腦課程、教師使用電腦、多媒體配合各科教學,成為新時代教師必備的條件,也是學生必備的能力。
六、「終身教育」的提倡
知識經濟社會強調「速度」,知識的產生瞬息萬變。微軟總裁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提出:「微軟離開失敗,永遠只差兩年。」(轉載自高希均,民89)意指微軟須在兩年內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否則就會被淘汰。由此可見知識汰舊換新速度之快,更突顯「終身教育」、「再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教育將不再只是必須于人生某一階段完成的任務,而成為伴隨終生、分階段持續進行的一項重要生活內容,而教育也將成為一種“個性化消費”。」(未來社會十大發展趨勢,無日期)因此,每個人從學校畢業之後,在職場中須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不斷的學習。  
影響教育發展的因素頗多,經濟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但並非唯一的因素。規劃教育發展方向,除了考量經濟的因素之外,政治、社會、文化等因素亦不可忽略,更重要的是,不能背離「以人為本」、「教人成人」的教育本質。依據上述分析「知識經濟」對學校教育產生的影響,學校教育應予以重視並及早規劃因應策略。

肆、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學校教育之因應策略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衝擊,如何規劃周延的因應策略,以培育健康快樂、能獨立思考、具備解決問題與創新能力的e世代新新人類,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試由制度、個人及環境三個層面,探討如何達成知識經濟的教育目標,其具體策略如下:
一、就制度層面而言:
(一)兼顧「人文」與「科技」,推動全人教育:
知識經濟時代強調團隊合作,個人單打獨鬥的英雄主義,已無法應付知識的迅速發展,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觀念與能力益形重要。透過各項會議宣導全人教育觀,讓親、師、生建立共識,學生到校學習不僅要學會認知、學會作事、學會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與人合作。實際運作方面,教師教學可採用協同教學方式,學生學習則多採分組學習,兼顧合作與競爭,培養團隊合作與勇於創新的精神與能力,避免過度重視「知識」與「科技」而忽略了「人文」精神之培養。
(二)善用知識管理,建立知識創新機制
「知識管理」包含「資訊管理」及「人員管理」。在「資訊管理」方面,可先訂定知識管理計畫,成立資訊小組、培養資訊人才,由學有專精如資訊組長帶領小組成員規劃、推動、研究有關發展知識資產的工作及設計系統化網站,以整合各處室的資料、校史資料等,真正做到資訊整合的目的;「人員管理」方面,經由鼓勵老師透過校內外進修管道專業進修以取得知識,辦理研究會、研討會、讀書會等分享經驗以加速知識流通、運用電腦建立行政或教學檔案,將存在教師腦海中的「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以儲存知識,整合上述知識的取得、知識的儲存與知識的流通三個步驟,將知識醞釀發酵進而創新知識。
(三)重視資訊教育、落實課程革新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迭速度極快,因此,教育內容須不斷的更新,以適應時代的需求。部編之統一課程與教科書已無法適時反映時代需求,因此學校應培養教師課程統整及設計的能力,落實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年級本位課程」,甚至於「班級本位課程」,適時將知識經濟時代趨勢,經濟學概念、創新精神融入各科教學,以培養學生多元智慧與創新能力。此外,建議將國小資訊教育納入正式授課時數,研訂具有彈性之課程綱要,培養學生活用資訊的能力、尊重智慧財產權之正確的資訊道德觀。
(四)實施創新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人類大腦具有無限創造潛能。欲實施創新教學首重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教學的知識與能力。創新教學是指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與個別性,經由營造開放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自由開放、接納肯定的學習環境之下,透過對問題或事務之分析、綜合、想像,不設限固定的答案,讓思想任意翱翔奔騰,以激發學生新的靈感、發現新的規律,創造新的知識。實際策略可在教學中採用創造思考教學,鼓勵教師組成創意教學成長團隊,加強教師創造性教學能力,建立跨校、跨區的「網路創作平台」,讓各校
(五)舉辦另類教育活動,強調體驗學習
「創造源於飽學」,學問可源自閱讀,亦可來自生活體驗。「第一流的菜餚比第二流的繪畫更具有創造性」(路甬祥,民87)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唯有博,才能深專;只有專,才能真博;博專結合,才可能有創造」(查有梁,民88)透過充實學校圖書設備,辦理新書介紹、讀書會、閱讀小博士等活動,充實學生創造基礎;其次辦理多元多樣的創意活動,如:科學發明競賽、童軍活動、戶外教學、體驗學習、藝能發表或戲劇表演等擴展學生生活領域,豐富學生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創意,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在學習中不忘創新。
(六)營造教師專業社群,強化知識創新動能:
教師本身可以是為知識的創新者,教師在工作崗位上規劃「學校本位課程」或「班級本位課程」,這種因時、因地、因學生的個別差異而設計的課程,就是知識的創新。藉由獎勵團隊學習,建立團隊合作機制,例如各科教學研討會、學年會議、讀書會、行動研究小組,分享教學經驗,從事知識的交流與創新。此外,規劃學校本位在職進修,辦理創新教學、戲劇教學、電腦融入各科教學之相關研習,並藉由電腦收集資訊、紀錄教學經驗與創見,建置個人網頁,促使知識迅速的擴散與流通,提昇教師知識創新的意願與能力。
(七)引進外部學術資源,共謀研究發展機制:
學校資源有限,若要單獨從事學校教育之研究發展工作,確實有所困難。若能採用「聯盟」策略,聯合不同層級學校如與大學或學術研究單位共同合作,從事研究發展工作,不僅能解決學校的問題,更能加深加廣研究的內涵。其實施策略是先考量學校人力、設備及條件,透過各種管道與民間企業成立之文教基金會或大學學術單位共同規劃合作,從事各項學術之研究,如:電腦融入各科教學之教學軟體研發或科技新產品如PDA(掌上型電腦)在教學上的應用等,以提昇教師教學及研究發展之能力。
(八)建立激勵與績效制度,提昇知識創新品質:
建立公正公平之激勵與績效制度,對於實施創新教學頗見績效的老師應給予獎勵,對於有創新知識的師生應提供校內外發表的機會,或予以集結出版,以利教師從事知識創新工作,提昇教師創新知識之意願及創新成果之品質。
二、環境層面:
(一)型塑開放與創意的學校文化,強化知識創新的效能:
邱吉爾說:「人造環境,環境造人。」創意的湧現,先決條件是要有開放的校園文化,不僅校長領導要以開放、尊重的心胸營造溫馨的學校文化,教師教學亦須營造開放與接納的班級氣氛。在此溫馨的校園裡,教師樂於持續進修與學習、樂於與人分享教學經驗,學生也樂在學習、勇於創新。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培養出「人文」與「科技」素養兼備,能蒐集、運用資訊,能欣賞藝術與人合作,具有批判思考、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快樂兒童。
(二)充實教學軟硬體設備,建構永續發展的機制:
由於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電腦軟硬體及多媒體等教學設備,早已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輔助器材。教育部「斑斑有電腦」的教育政策,使電腦普及到各個學校、各個班級,後續的電腦軟體的選購及提昇教師資訊素養的經費提撥,督促辦理教師電腦研習,亦有效的提昇教師電腦的相關知能。惟值得注意的是電腦的壽命大約只有三、五年,其後就必須更新,教育當局應及早正視此問題,規劃維修及更新經費,以利學校永續經營。
三、個人層面:
(一)改善教師心智思考模式,建立知識管理機制:
長久以來,老師習慣於在自己獨立的班級王國中,建構出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獨特教學模式,這些個別而珍貴的教學資產,是為隱性知識,如果沒有妥善的紀錄、分享或管理,則極有可能在老師離職或退休之後也跟著流失了。因此,鼓勵老師改變僵化保守的心智思考模式,以開放的心胸,願意與人分享教學心得,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也樂意成為知識工作者,建立學校的知識庫,進而創新知識。
(二)鼓勵自我超越,促進自我實現:
鼓勵教師釐清個人的價值與信念,追求持續的專業成長,開展個人潛在能力,以維持創造的張力與能量,從事源源不絕的創造,超越自我既有的成就,達成自我實現。
陸、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產生衝擊,也給教育帶來新的希望。學校是教化的場所,更是傳授知識、培育人才的專業組織。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衝擊,學校應體認「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學習型態及學校經營方式勢必有所改變。學校應加緊腳步,不僅力求觀念與組織的革新,強調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實施創意教學,重視資訊與科技教育,更重要的是型塑開放與創新的學校文化,培養「人文」與「科技」素養兼備,能蒐集、運用資料,能欣賞藝術與人合作,具有批判思考、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快樂兒童,以迎接「知識經濟」社會的挑戰。
柒、參考書目:
王立德(民89)。中國大陸知識經濟探討---以電信與網際網路的整合為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未來社會十大發展趨勢(88年10月26日)。中學時事報。民90年4月6日。取自:http://www. libertytimes.com.tw/today1130/r-know.htmr2 
吳清山、林天祐(民89)。知識經濟。教育資料與研究,101。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清山、林天祐(民89)。知識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01。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英峰(民89)。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研討會---領導21世紀知經營管理。(講義。未出版)
查有梁(民88)。知識經濟與人才開發。教育研究。大陸
洪儒瑤(民89)。台灣企業知識管理應用現況及其模式之研究。台北大學企管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唐榮德(民88)。知識經濟對教育影響的哲學思考。教育學。大陸。
高希均(民89)。知識經濟的核心理念。知識經濟之路,5。台北:天下。
張玉文譯(民89)(Peter F. Drucker)等著。知識管理。台北:天下。
張靜嚳(無日期)。何謂建構主義?。民90年4月6日。取自:http://www.bio.ncue.edu.tw/c&t/issue1-8/v3-1.htm
郭進隆譯(民83)(senge,P.M.)著。第五項修練一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
陳至力(民87)。知識經濟和人才培養。教育學。大陸。
路甬祥(民87)。知識經濟、創新體系與教育改革。教學與教材研究。大陸
劉毓玲譯(民89)(Peter F. Drucker)。21世紀的管理挑戰。台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