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從知識經濟談資訊教育

  近十年來,資訊科技發達,知識的累積迅速,以創新知識為主的「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取代了傳統以土地及資產密集之「農業經濟」及「工業經濟」,「知識」成為企業創造財富的新基石。「知識經濟」的概念不僅對產業界帶來極大的衝擊,對於學校教育也產生極大的影響,教育的重點導向以「人才的培育」及「知識的創新」為課題。面對此波教育改革,學校除了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培養全人人格之外,更應加強資訊教育,以培育具備電腦操作應用、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與具備創新能力的e世代新新人類。
  資訊教育並不等同於電腦操作能力教育。配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發展白皮書,本校資訊教育的發展,在教師共同努力之下,頗具成效。在硬體設備方面,透過與研陽基金會之合作案,與鄰近的明道、木柵國小共同向教育局資訊室提出計畫申請,連同本年度的資訊經費配額,共獲得24組的單槍投影機及其他數位攝影機、數位像機等周邊配備;除此之外,計畫案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與大學志工合作研發資訊融入教學之教材,本校共有35位教師參加,該計畫案已於上學期期末開始,暑假中辦研習及教材製作,本學期提供老師使用,並且於十月八日在本校及十一月十八日在木柵國小分別辦理發表會。預期本計劃不僅充實學校資訊設備,提高教師研發教材與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能力,對於教師提訊素養的提升與教學的創新,也頗有幫助。
  資訊教育是九年一貫課程中六大議題之一,本校從三年級開始,安排彈性課程每周一節之節數來上。在課程方面,四到六年級電腦課程有其縱向的課程架構,學生每學期各有不同的課程進度,因此,力行的學生,在畢業之前,不僅學會上網收集、整理資料,利用power point製作簡報,設計個人網頁,製作海報,而且在電腦的使用與法律常識方面,也是老師教學的重點。
資訊融入各科教學無法取代教師教學,但是電腦可以弭補教師教學之不足,也就是當老師教學時無法用言語來詮釋或說明的教材,例如心臟跳動、血液循環,季節的變化等,可以透過電腦動畫或影片,讓教材的呈現或教師的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此外,教師也可以透過個人網頁,將教材或學習單連結,供學生課後在家學習,電腦更可以提供老師儲存個人教學檔案,做好個人知識管理,以方便需要時使用。
  總之,電腦的運用,優點甚多,但是再多的優點,仍有其極限,電腦無法取代教師的言教與身教,無法代替教師的關懷與愛心,同儕的互動、人格的薰陶,是機器永遠無法取代的,因此,教學上,電腦教學只能佔用一小部分時間,大多數時間仍須依靠老師來做講解說明。明白了這層關係之後,無論是教師採用電腦管理個人檔案或融入各科教學,學生電腦操作或資訊運用能力的提升,都應有正確的觀念,才能配合「知識經濟」時代,發揮資訊教育的真正功能---「創新教學與培養人才」。

沒有留言: